陶元

在湖南长沙市梨镇,有一座陶公庙,里面供奉着陶淡陶垣二位仙人。据《晋书本传·隐逸》记载:陶淡,字处静,晋太尉桓公之孙,夏公之子。幼孤,好导养之术。年十五六,便服食绝谷,却婚娶,家累千金,僮客数十人,淡终日端坐,曾不营问。好读书易,善卜筮,结庐临湘山中,养一白鹿三白鹤以自随。亲故有候之者,辄渡涧水莫之近。州举秀才,遂趋隐罗县(今湘阴)埤山中与侄垣专心修养,若将终身焉。
另据《湖南省志》和《长沙府志》称,陶淡字炎芝,江西鄱阳人,生于晋武帝太康(280-290年)九年(288年)戊申八月十七日。陶垣字太仁,生于晋愍帝建兴(313-317年)四年(313年)癸酉正月十三日,与靖节先生陶渊明为从兄弟。陶垣精医术,习天文,随叔父淡隐迹潜修于临湘山。梁天监(502-520年)三年(504年)甲申陶公叔侄同时尸解,肉躯不朽,遗蜕如生。乡民既惊为异事,又感其遗德,由是景仰,立庙以祀。

施相公

施相公为上海地区信徒崇奉的道教神灵之一。清葛元煦《沪游杂记》称施相公庙在城中虹桥(今上海光庙路复兴东路)上,神的来历不可考证,庙基不过四五椽,求祈许愿的人接踵而至。然《乾隆华亭县志》对其来历却讲得十分清楚,称施相公讳锷,宋时出生,其在山间捡到一个小卵,孵得一小蛇,长大后施相公将其放入筒中。一天,施赴省试,蛇私出乘凉,众见金甲神在施寓,惊呼有怪,持锋刃来攻, 继续阅读“施相公”

开漳圣王

开漳圣王又称“圣王公”、“陈圣王”、“威惠圣王”,是唐代开拓福建漳州的辅助将军陈元光,因率领中原十八姓族开发漳州有功,而被漳州人士奉为保护神。
陈元光,又名陈元华,祖籍河南,父亲是唐末福建地区的军事长官。其父逝世后,陈元光奉旨承继父职,任闽太祖王审知的骑将。当时福建龙溪一带仍然属于没有开发的地区,生产力落后,社会动荡,后来陈元光率军平定了龙溪南靖海澄等七 继续阅读“开漳圣王”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又竹“大道公”、“吴真人”、“吴真仙”、“花轿公”、“英惠侯”,为宋代一位医术十分高明的神医。他是我国福建沿海和台湾地区,继妈祖之后普受人们尊奉的神仙,其庙宇林立于海峡两岸,其中福建龙海白礁慈济宫被公认为是保生大帝的祖庙。
保生大帝姓吴名本(tao),字化基,福建省同安县白礁村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三月十五日生。相传其祖先是战国时的吴季礼,子孙向四处发展,传了九世,到了大帝的父亲吴通,母亲黄氏,避乱而南迁,到了福建同安的白礁村。保生大帝自幼非常聪明,地方人工都视其为神童,博学强记,过目不忘,—生茹素, 继续阅读“保生大帝”

三山国王

三山国王即中山国王、明山国王和独山国王,为广东移民供奉的神灵。原为潮州扬阴县的独山、明山、 中山一带的地方保护神。其祖庙为广东省潮州市扬阴县的霖田庙,而台湾最早供奉三山国王的庙是1683年自陈振福等38位追随郑成功的先贤创建的,他们从潮州的祖庙中请出神尊引渡至台湾新竹县南寮港登陆到苗粟北角,于此建庙正式奉祀三山国王圣像。其后他们又在宜兰县冬山乡建立“振安宫”,供奉三山国王神尊。现台湾有三山国王庙124座,主要分布在桃园、苗粟、彰化、高雄等广东人居住的村落,其中著名的有彰化永靖乡甘霖宫、社头乡枋桥头镇安宫、鹿港镇埔仑里霖肇宫、宜兰县员山乡三山国王庙等。

五府王爷

王爷又称“千岁爷”、“某府千岁”、“将军”、“王公”、“大人”、“老爷”、“温王”和“代天巡守”等。在台湾民间,王爷是一般神灵的统称,种类庞杂,至少包括:(1)如石头公树王公等等的自然崇拜,(2)如有应公义民爷的亡魂崇拜,(3)如关公郑成功的英灵崇拜,(4)如瘟王的瘟神崇拜,(5)其它神明的泛神崇拜。然而以台湾王爷信仰的现况,也不难弄清楚他的归属问题,大体可以分为:戏神系统、家神系统、英灵系统、郑王系统、瘟神系统。 继续阅读“五府王爷”

肖太傅

肖太博原为福建泉州的地方神,姓肖名望之,字长倩,东汉时人。少时即博学多闻,曾拜太子太博,后为元帝顾命大臣而遭奸人石显陷害,死时忠心耻耻,坚贞不屈,民诚其节,遂在泉州建庙供奉,尊之为肖太博肖府王爷,祖庙称富美宫。现台湾信仰肖太博的多为泉州籍人士,庙观主要分布在云林县,有麦寮乡的聚宝宫、豪安宫台西乡的泉和宫等,现有分坛700余处。1989年5月,云林县责寮乡光大聚宝宫进香团200多人赴内地参访,实现了到泉州祖庙进香的愿望。

西王母

道教创立以后,西王母被纳入神系,成为道教至高无上的女神。东晋葛洪在《枕中书》中称其为元始天王与太玄圣母通气结精后所生之女,号日“太真西王母”,是西汉夫人,“所治群仙无量也”。后来《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二二又宣称她是自“西华至妙之气”所化生,“生而飞翔,以主毓神元奥于渺葬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气,结气成形”。而成太阴之精,女仙之宗,与太阳之精东王公相配匹,“共理二气,而育养天地,陶钧万物矣”。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咸所隶属。凡是世上成仙之人,进入天庭,都要“先见西王母,后谒东王公” 继续阅读“西王母”

斗姆元君

斗姆,又称“斗姥”。斗指北斗众星,姆即母也,斗姆即北斗众星之母。《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称斗姆尊号曰:九灵杰妙白玉龟台夜光金精祖母元精,又曰:中无梵炁斗母元君紫光明哲慈惠太素元后金真圣德无尊,又化号:大圆满月光王;又曰:东化慈救皇君天医大圣。道教尊称为“圆明道母无尊”,简称“先天道姥’,谓之“象道之母”。
至于斗姆的神职,《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曰:“斗母降以大药垂医治之功,燮理五行升降二炁,解滞去窒,破暗除邪,愆期者应期,失度者得度。安全胎育,治疗病
疴,职重大医。生诸无众月之明,为北斗星之母。斗为之魄,水为之精,主生。”“玉池自化现金身,生九苞,放光明,毫光闪闪飞上无庭。左太阳,右太阴,东斗启明星,而斗号长庾,南有萁星注福寿,北斗七 元注长生。紫微主,玉皇尊,二十八宿镇乾坤,十二宫辰安天下,四圣天君把天门,三元三品三官帝,四圣四府四天丁。周无诸斗府,河汉众星真,生天生地生万物,保家保国保皇民,百万雷兵常拥护,五千甲将尽随行”。真是神威浩荡,法力无穷!对此,经中继续说道:能阳能雨能变化,救灾救难救刀兵,祠嗣就生麒麟子,祈名金榜就题名;商贾者,利加增,祈求父母得长生,子孙得荣盛,夫妇寿康宁,万邪自皈正,诸恶化为尘。因此得到了人们的虔诚信仰。斗姆的神话故事与紫光夫人生九子大致相同,是经曰:“斗母登于宝座之上,怡养神直,修炼精魄,冲然撮炁,炁入玄玄。运合灵风,紫虚蔚勃,果证玄灵,妙道放无极微妙光明,洞彻华池。化生金莲九苞,经入间七周夜,其华池中光明愈炽愈盛,其时一上腾九华无中,化成九所大宝楼阁。宝楼阁中,混凝九直,梵炁自然成章文曰:口(共九个字,左均为鬼,右依次为尊、帝、摩、尼、达、里、牛、钵、毛),前有无罡光敷,秘字文曰:口(共二个字,左均为鬼,右依次为至、尔),芒角然是九章生神,应现九道体,一曰天皇,二日紫微,三曰贪狼,四曰巨门,五曰禄存,六曰文曲,七曰廉贞,八曰武曲,九曰破军。”
如令道教的朝斗法科均以斗姥为主神,民间尊称“斗母”,斗姥的神号全称是“先天斗姥紫光金尊摩利支天大圣圆明道姥无尊”。
目前道观中供奉的斗姥都是三目、四首、八臂,并称斗姥元君的圣诞是农历的九月初九。

太阴星君

太阴星君即为月神,俗称“太阴”。溯其源,与中国古代对月亮的崇拜有关。
古人对月亮的崇拜,最早见于史料记载的是《尚书·尧典》,文称:日、月、星辰为天宗,岱、河、海为地宗;天 宗,地宗合为六宗。王逸注《楚辞·九章·惜诵》时云:“六神,谓六宗之神也。”可见月亮在此之前早就被人们视为神 而加以崇拜了。其实古人祭祀月亮时,往往是辅助于太阳而行的。且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别内外,以端其位。足以见古代“祭日为主,祭月为辅”的现象。
关于月亮的神话由来已久。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月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文中说帝俊之妻常羲生下了十二个月亮。其实更多的则是关于嫦娥(妲娥)、蟾蜍、白兔、吴刚、桂树的传说。《归藏》曰: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淮南子·览冥训》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妲娥(羿妻)窃之奔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又据《五经通义》说:“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于阳也。”除了蟾蜍外,又有一兔。据《拟天问》曰:“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可见月中月兔已为当时人们达成共识。后来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就曾吟道:“白兔捣药秋复春,妲娥孤栖与谁邻?”说妲娥与玉兔共栖于月中。到了唐代,又有吴刚伐桂之说。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曰:“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于是月亮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为神仙境界,中有雄伟的月宫,美丽的嫦娥,可爱的白兔,高大的桂树,英俊的吴刚 。后来道教吸收了这一信仰,将其与太阳、金星、木星、火星、土星等并为“十一曜”,称其神为“十一太曜星君”。封月神为“月府素曜太阴皇君”,俗称“太阴星君”。
在中国民间,至今仍保存了八月十五(中秋节)拜月的风俗。一般以月饼、瓜果、豆腐作为供品,一些地方在祭拜时还要念《太阴经》和《太阳经》,以祈祷月神保佑全家兴旺平安。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