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姆,又称“斗姥”。斗指北斗众星,姆即母也,斗姆即北斗众星之母。《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称斗姆尊号曰:九灵杰妙白玉龟台夜光金精祖母元精,又曰:中无梵炁斗母元君紫光明哲慈惠太素元后金真圣德无尊,又化号:大圆满月光王;又曰:东化慈救皇君天医大圣。道教尊称为“圆明道母无尊”,简称“先天道姥’,谓之“象道之母”。
至于斗姆的神职,《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曰:“斗母降以大药垂医治之功,燮理五行升降二炁,解滞去窒,破暗除邪,愆期者应期,失度者得度。安全胎育,治疗病
疴,职重大医。生诸无众月之明,为北斗星之母。斗为之魄,水为之精,主生。”“玉池自化现金身,生九苞,放光明,毫光闪闪飞上无庭。左太阳,右太阴,东斗启明星,而斗号长庾,南有萁星注福寿,北斗七 元注长生。紫微主,玉皇尊,二十八宿镇乾坤,十二宫辰安天下,四圣天君把天门,三元三品三官帝,四圣四府四天丁。周无诸斗府,河汉众星真,生天生地生万物,保家保国保皇民,百万雷兵常拥护,五千甲将尽随行”。真是神威浩荡,法力无穷!对此,经中继续说道:能阳能雨能变化,救灾救难救刀兵,祠嗣就生麒麟子,祈名金榜就题名;商贾者,利加增,祈求父母得长生,子孙得荣盛,夫妇寿康宁,万邪自皈正,诸恶化为尘。因此得到了人们的虔诚信仰。斗姆的神话故事与紫光夫人生九子大致相同,是经曰:“斗母登于宝座之上,怡养神直,修炼精魄,冲然撮炁,炁入玄玄。运合灵风,紫虚蔚勃,果证玄灵,妙道放无极微妙光明,洞彻华池。化生金莲九苞,经入间七周夜,其华池中光明愈炽愈盛,其时一上腾九华无中,化成九所大宝楼阁。宝楼阁中,混凝九直,梵炁自然成章文曰:口(共九个字,左均为鬼,右依次为尊、帝、摩、尼、达、里、牛、钵、毛),前有无罡光敷,秘字文曰:口(共二个字,左均为鬼,右依次为至、尔),芒角然是九章生神,应现九道体,一曰天皇,二日紫微,三曰贪狼,四曰巨门,五曰禄存,六曰文曲,七曰廉贞,八曰武曲,九曰破军。”
如令道教的朝斗法科均以斗姥为主神,民间尊称“斗母”,斗姥的神号全称是“先天斗姥紫光金尊摩利支天大圣圆明道姥无尊”。
目前道观中供奉的斗姥都是三目、四首、八臂,并称斗姥元君的圣诞是农历的九月初九。
太阴星君
太阴星君即为月神,俗称“太阴”。溯其源,与中国古代对月亮的崇拜有关。
古人对月亮的崇拜,最早见于史料记载的是《尚书·尧典》,文称:日、月、星辰为天宗,岱、河、海为地宗;天 宗,地宗合为六宗。王逸注《楚辞·九章·惜诵》时云:“六神,谓六宗之神也。”可见月亮在此之前早就被人们视为神 而加以崇拜了。其实古人祭祀月亮时,往往是辅助于太阳而行的。且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别内外,以端其位。足以见古代“祭日为主,祭月为辅”的现象。
关于月亮的神话由来已久。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月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文中说帝俊之妻常羲生下了十二个月亮。其实更多的则是关于嫦娥(妲娥)、蟾蜍、白兔、吴刚、桂树的传说。《归藏》曰: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淮南子·览冥训》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妲娥(羿妻)窃之奔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又据《五经通义》说:“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于阳也。”除了蟾蜍外,又有一兔。据《拟天问》曰:“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可见月中月兔已为当时人们达成共识。后来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就曾吟道:“白兔捣药秋复春,妲娥孤栖与谁邻?”说妲娥与玉兔共栖于月中。到了唐代,又有吴刚伐桂之说。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曰:“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于是月亮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为神仙境界,中有雄伟的月宫,美丽的嫦娥,可爱的白兔,高大的桂树,英俊的吴刚 。后来道教吸收了这一信仰,将其与太阳、金星、木星、火星、土星等并为“十一曜”,称其神为“十一太曜星君”。封月神为“月府素曜太阴皇君”,俗称“太阴星君”。
在中国民间,至今仍保存了八月十五(中秋节)拜月的风俗。一般以月饼、瓜果、豆腐作为供品,一些地方在祭拜时还要念《太阴经》和《太阳经》,以祈祷月神保佑全家兴旺平安。
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又叫“玄女”、“元女”、“九天女”、“九天娘娘”,为中国上古女神。虽然他在民俗信仰中的地位并不显赫,但她是一个正义之神,形象经常出现在古典小说之中,成为扶助英雄铲恶除暴的应命女仙,故而她在道教神仙中的地位亦常重要。
九天玄女的原始形象是玄鸟。《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这是殷商后代祭祀祖先的诗歌。意思是说天帝命令玄鸟生下商的始祖契,建立了强大的商王朝。玄鸟就是商的始祖。据《史记· 殷本记》曰:“殷契,母曰简狄,有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而吞之,困而孕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 继续阅读“九天玄女”
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又称“泰山玉女”,全称“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俗称为“泰山奶奶”。道教所奉女仙尊神之一。
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一说为黄帝所遣之玉女。据《玉女考》和《瑶池记》记载:黄帝建岱岳观时,曾经预先派遣七位女子,云冠羽衣,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玉女乃—七女中的修道得仙者。—说为华山玉女。但—般作为泰山女神,为泰山神之女。据明王之纲《玉女传》:“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焉。”一说为汉代民女石玉叶,凭灵泰岱。据《玉女卷》称:汉明帝 继续阅读“碧霞元君”
天妃娘娘
天妃娘娘,亦称“天后娘娘”,简称“天妃”,俗称“妈祖”。关于天妃的来历和身世,据史书记载,生卒年就有六种说法,只是稍有差异而已,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宋太祖建隆(960-963年)元年(960年)至宋太宗雍熙(984-988年)四年 (987年),即元朝王之恭《四明续志》卷九中所讲的“室居未三十而卒”,仅行世二十七载。 继续阅读“天妃娘娘”
送子娘娘
送子娘娘又称“子孙娘娘”、“授儿娘娘”、“碧霞元君”等,慈航真人也被奉为送子娘娘。她是道教中专司人间子嗣的女神。各地区有各地区的送子娘娘。南方江、浙诸省及少数北方地区多以慈航真人为送子娘娘。《中华全国风俗志》载:杭卅妇女无子嗣者多于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祭拜慈航,谓此日求子最有灵验,水族则每月初一、十五进香拜祝,逢年过节供奉祭献,倘若意得子,则要杀猪祭祀。北方各省多“泰山娘娘”,即“碧霞元君”为送子娘娘。有送子、赐福、保护儿童等职。《金瓶梅词话》三十九回玉皇庙打醮,所铺设诸多文书符命,其中
有上给“监生卫房圣母元君”的。《历代神仙通鉴》卷十五称碧霞元君为“卫房圣姥”,监生卫房即有主管妇女生子之意。北京中法汉学研宄所1942年版《民间新年神像图画展览会》也说:“传说泰山娘娘为东岳大帝之女,此神乃使妇女多子,并为保护儿童之神。”泰山娘娘供奉极为普遍,山东尤盛。送子乃泰山娘尊号之一。
骊山老姥
骊山老姥即女娲,亦称无极老姥,“古女神而帝者”。她同伏羲、神农史称三皇,是人类始祖。《说文》云:“女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山海经·大荒西经》云:“女娲功烈,非仅造人,又兼补天,”“诚天地初辟摩肩盘古之大神也。
骊山老姥抟黄土造人历尽艰辛。《风俗通义》云:“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她为人们制定婚姻而又繁衍了人娄。
骊山老姥炼石补天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淮南子·览冥训》云:“往古之时,四极废,九洲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乌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卅,积芦灰以止淫水。”才使得“苍天补,四极正,淫水固,冀卅平,狡虫死,颛民生。”使人得以安居乐业。
骊山老姥以德化人,扶持正义,教人多行善事,匆作恶迹。《淮南子》云:“女娲不设法度,而以至德遗于后世。
骊山是老姥炼石补天之处,《路史》云:“女娲,立治于中皇山之源,继兴于骊山。” 《长安志》中亦有“骊山有女娲治处,今骊山老姥殿即其处”的记载。《汉书·律历志》将骊山老姥称为“骊山女”,也是因其生活在骊山一带之故,“骊山女亦为天子,遂以为女仙,尊日老姥”。
骊山乃老姥炼石补天之座骑奉命而化之,腹有泉,出温汤,供人民沐浴,能医治多种皮肤顽症,故曰神扬,亦是老姥之圣德也。
骊山老姥不仅是道教供奉的女神,也是民间崇祀的远古尊神,民间祭祀括动由来已久。每年农历的正月二十日,陕西一带民间的百姓均要做面饼来纪念老姥炼石补天之大功。六月十三日是老姥的诞辰日,适时骊山有老姥庙会,历时五天,各地香客、民众数万人上山朝拜老姥,祭祀这位有功于民的远古尊神。
慈航真人
慈航真人即佛教中所供奉的观音,道、佛二教互相渗透、互相吸收,共同信仰。就其来源道教有二种说法。其一据《历代神仙通鉴》卷记载:普陀落伽岩潮音洞中有一女真,相传商王时修道于此,已得神通三昧,发愿欲昔度世间男女。 继续阅读“慈航真人”
顺天圣母
顺天圣母还职掌除蛇妖,又能催生助产,故妇女事之万勤。其传说古代典籍多有记载,且略有不同。据《三教源流授神大全》载,夫人名陈靖姑,福建古田临水村人。父谏议,拜户部郎中。母葛氏,兄陈二相,义兄陈海清。相传唐代中叶,蛇妖据临水村之灵气洞穴,兴灾食人,乡人为之立庙,每年重阳进童男童女各一人,使不为害。后慈航路过,剪一指甲,化金光投胎葛氏腹中,遂化生夫人。年17岁时,入闾山学法,得受洞天玉女驱雷破庙罡,遂还乡将蛇妖斩为三截,为乡人剪除蛇患,后唐王后难产,夫人又以法催生下太子,遂敕封为“都天镇国显应崇福顺意大奶夫
人”,建庙古田,以镇蛇母不得为害。自此,其法大行于世,专保童男童女,催生护幼,妖不为害。谢金銮《台湾县志》则称夫人为陈进姑,福州人陈昌之女,曾身着朱衣,于临水乡仗剑斩蛇,为民除害,乡人于白蛇洞侧立庙祀之,自后灵迹甚著。
顺天圣母又称“顺懿夫人”、“临水夫人”、“大奶夫人”、“临水陈夫人”、“陈夫人”。为福建奉祀的女神,信仰集中在福建和台湾一带。原为唐末女道士陈靖姑,世人尊为临水夫人陈太后。陈靖姑于唐哀帝天佑(904-907年)二年(905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闽都别记》称其生时“景云覆室,紫气盈庭,闾里称奇,引为吉兆”。十三岁时许真君授其道法,三年学成,回归故里,许以县令刘杞公为妻,常以闾山正法降妖伏魔,济世救人。相传闽王延钧时,闽地久旱不雨,禾枯木萎,百姓无法生活,于是闽王下旨奉请法师,皆不得济,后来陈靖姑不顾身孕和师父的嘱托,毅然施法祈雨,结果大雨解除了百姓的干旱和饥渴,而自己却因此遭受劫难,时年二十四岁。
此后,陈靖姑英灵复赴闾山,求师再授保胎之术,并经常显灵,救产护婴,治病驱邪,济世度人。百姓深感其恩与灵验,立庙祀之,不久便在闽台一带形成浓厚的信仰。宋淳中(1214-1252年)封为“崇福昭惠慈济夫人”,喝额“顺懿”,后又加封“天仙圣母青灵普化碧霞元君”。总之,宋、元、明、清各代均有封号,初封“济水夫人”,后加封“临水崇福夫人”、“顺天圣母元君”,而福建一带皆呼之“临水陈太后”,并在古田创建临水宫祀奉她。陈靖姑所传的道法称开山派或三奶派,因为陈靖姑生时曾收李三娘和林九娘为徒,这样陈靖姑是为大奶李三娘是为二奶林九娘是为三奶,她们皆得闾山道法,被奉为闾派祖师。该派因师承许真君,故应属净明道的一种,为民间符箓派的一个支派。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传入台湾,至今仍在台湾传播,俗称“红头道士”或“红头师公”,修炼方法与灵宝派接近。1959年在宜兰县罗东镇西安里建炉源寺和1967年在台北县新店市碧潭旁建临水宫,供奉三奶夫人。现台湾供奉三奶夫人的庙观很多,约有70多座,香火都十分旺盛。据说凡求子者,必攫顺懿庙虔诚祷告。小儿出生后,自洗儿及满月周岁,必在家中设位,供香火,招瞽者唱夫人遗事,俗称“唱夫人”。每年上元前二日,司事选择妇人福寿者数人,为夫人洒浴更新衣。次日平明升座,各官行礼,士女焚香膜拜。至夜,抬夫人像巡行街市,张灯结彩,鼓吹喧阗,小儿数百人,皆执花灯跨马列前队。仪式非常隆重。
紫虚元君
紫虚元君又称“南岳夫人”、“魏夫人”,亦称南真。姓魏名华存字贤安,晋任城(今山东济宁)人。据《南岳魏夫人传》载:魏夫人者,晋司徒剧阳父康公舒之女。幼而好道,静默恭谨。读《庄》、《老》、《列》三传,五经百氏,无不涉览。志幕神仙,味真耽玄,欲求冲举,常服胡麻散茯苓丸,吐纳气液,摄生夷静,亲戚往来, 继续阅读“紫虚元君”